媒体之声 | 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:中国积极应对关税冲击凸显韧性 政策组合拳筑牢防线

发布时间:2025-04-10浏览人次:

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关税风暴持续引发全球市场震荡。针对外部冲击,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所业务所长孙彬彬在接受上证报专访时表示,中国已通过“国有资金入场+政策工具箱扩容”构筑多重防线。

  “相信‘相信的力量’。”孙彬彬用简短总结传递乐观信号,“只要政策部署精准发力,中国经济与人民币资产完全有能力穿越短期波动,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”

  孙彬彬表示,此次美国对全球诸多经济体加征“对等关税”,既是特朗普政府兑现竞选承诺的政治考量,亦是其应对国内债务高企、通胀顽固等经济难题的战略选择。特朗普试图通过提高关税优化债务结构,推动赤字率回归3%-4%区间,同时刺激国内能源供应与制造业回流。然而,该政策税率设计(按贸易逆差比例推算)及覆盖范围远超市场预期,导致全球股市、大宗商品及避险资产同步震荡。

  面对外部冲击,中国迅速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稳定市场。中央汇金公司等大机构大资金频频出手,中国人民银行、金融监管总局接连发声,“中国版平准基金”横空出世;国务院国资委、众多央企及国资运营平台动作不断,央地国资联手入场;一大批上市公司宣布增持或回购计划,券商、基金公司自购不断。孙彬彬认为,这些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稳定市场预期、阻隔负面反馈循环的决心。

  展望未来,孙彬彬表示,中国在政策储备方面也有诸多可期之处。在产业支持上,国家和产业层面有望对受关税影响的出口企业、加工企业等提供贷款、财政补贴、出口退税等贸易和融资便利,缓解企业压力。在稳定内需方面,或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通过财政工具支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,在医疗、教育、养老等领域加大投入,同时或对失业人员、灵活就业群体和学生给予财政补助。货币政策上,总量维度预计年内有望降息、降准,还可能恢复买入国债、开展大规模买断式逆回购等操作;结构维度则有望从非贸易品部门着手,结合房地产市场的优化布局,运用PSL或再贷款并辅以专项债支持,提振有效需求,同时考虑汇率弹性对冲关税影响。

  孙彬彬认为,尽管外部环境复杂,但中国资产长期重估逻辑未改,“人民币资产的韧性源于政策确定性、内需纵深及结构性改革红利。”他看好两条主线:一是受益于政策支持的央企红利板块;二是契合内需扩张的科技创新与消费。